一、理解Java虚拟机栈和栈帧
1.1 什么是栈帧呢?
每个栈帧被认为对应是一个被调用的方法,可以理解为一个方法的运行空间。
官方地址:https://docs.oracle.com/javase/specs/jvms/se8/html/jvms-2.html#jvms-2.6
栈帧的组成部分:
1、局部变量表(Local Variables):方法中的局部变量以及方法的参数存放在这张表中,局部变量中的变量不可以直接使用,如果需要使用的话,必须通过相关指令将其加载到操作数栈中作为操作数使用。
2、操作数栈(Operand Stack):以压栈和出栈的方式存储操作数。
3、动态链接(Dynamic Linking):每个栈帧都包含指向运行时常量池中该栈帧所属方法的引用,持有这个引用是为了支持方法调用过程中的动态链接。
4、方法返回地址(Return Address):当一个方法执行时,只有两种方式可以退出,一种是遇到方法返回的字节码指令,一种是遇见异常,并且这个异常没有在方法体内得到处理。
5、附加信息
Person.java
1 | public class Person { |
反编译指令宝典,oracle官网:
https://docs.oracle.com/javase/specs/jvms/se8/html/index.html
1 | Compiled from "Person.java" |
例子中的Java虚拟机和栈帧,如图:
1.2 栈指向堆
如果在栈帧中有一个变量,类型为引用类型,比如Object obj = new Object(),这个时候就是典型的栈中的元素指向堆中的对象。
1.3 方法区指向堆
方法区会存放静态变量,常量等数据。如果是下面这种情况,就是典型的方法区中的元素指向堆中的对象。
1 | private static Object obj = new Object(); |
1.4 堆指向方法区
方法区中会包含类的信息,堆中会有对象,那么一个对象是由哪个类创建出来的呢?它是如何记录信息的呢?我们需要了解一个Java对象的具体信息。
1.5 Java对象内存布局
一个Java对象在内存中的布局分为3个部分:
1、对象头:一系列的标记位(Mark Word)、指向对象对应的类元数据的内存地址(Class Pointer)、数组长度(Length)
2、实例数据:包含各对象所有的成员变量,其大小由变量类型决定
3、对齐填充:为了对象的大小为8字节的整数倍
二、JVM内存模型
2.1 内存模型结构
内存模型结构分为2个部分:
1、非堆区:
2、堆区:一个是Old区,另一个是Young区
另:Young区分为2个部分,一个是Survivor区(S0+S1),另一个是Eden区。
Eden : S0 : S1 = 8 : 1 : 1,S0和S1一样大,也可以叫做From和To。
2.2 对象创建所在区域
在一般情况下:
1、新创建的对象都会分配到Eden区
2、一些特殊的大对象都会分配到Old区
例如:有对象A、B、C等创建在Eden区,但是由于Eden区的内存空间有限,其大小只有100M,假如意见使用了100M或达到了一个设定的临界值,这个时候就需要对Eden区的内存空间进行清理,即垃圾回收(Garbage Collect),这样的GC也被称为Minor GC,
Minor GC指的是Young区的GC。
2.3 Survivor区
Survivor分为两块,即S0和S1,也可以叫做From和To。
在同一个时间点上,S0和S1只能有一区有数据,另一区只能空着。
例如:接着上面示例的GC来说,一开始只有Eden区和S0中有对象,S1是空的。此时进行一次GC操作,S0区中的对象年龄就会+1,Eden区中的所有存活的对象会被复制到S1区,S0区中还能存活的对象会有两个去处。
若对象年龄达到之前设置好的年龄阈值,此时对象会被移动到Old区,没有达到阈值的对象会被复制到S1区。此时Eden区和S0区已经被清空(被GC的对象肯定是没有了,没有被GC的对象都有各自的去处了)。
这个时候S0和S1交换角色,之前的S0变成S1,之前的S1变成S0了。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名为S1的Survivor区域都是空的。
Minor GC会一直重复这样的过程,直到S1区被填满,然后会将所有的对象复制到Old区中。
2.4 Old区
一般Old区都是年龄较大的对象,或者相对超过了某个阈值的对象。在Old区也会有GC操作,Old区的GC操作我们被称为Major GC,每次GC之后还能存活的对象年龄也会+1,如果超过了某个阈值,也会被回收的。
2.5 如何理解对象的一辈子
我是一个普通的Java对象,我出生在Eden区,在Eden区我还看到了跟我长得很像的兄弟,我们在Eden区玩了挺长时间。有一天Eden区的人实在太多了,我就被迫去了Survivor区的S0区,自从去了Survivor区,我就开始漂了,有时候在Survivor区的S0区,有时候在Survivor区的S1区,居无定所。直到我18岁的时候,爸爸说我成人了,该去社会上闯荡了。
于是我就去Old区了,老年代里,人很多,并且年龄都挺大的,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人。在Old区里我生活了20年(每次GC加一岁),最后就被回收了。
2.6 常见的问题
1、如何理解Minor/Major/Full GC?
Minor GC:新生代
Major GC:老年代
Full GC:新生代+老年代
2、为什么需要Survivor区?只有Eden区不行吗?
如果没有Survivor,Eden区每次进行一次Minor GC,存活的对象就会被送到老年代。这样一来,老年代很快被填满,触发Major GC(因为Major GC一直伴随Minor GC,也可以看做触发了Full GC)。
老年代的空间远远大于新生代,进行一次Full GC消耗的时间比Minor GC长得多。执行时间长有什么坏处呢?频繁的Full GC消耗的时间很长,会影响程序的执行和响应速度。
如果对老年代的空间进行增加或者减少呢,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吗?
假如增加老年代的空间,更多的存活对象才能填满老年代。虽然降低了Full GC的频率,但是随着老年代的空间加大,一旦发生Full GC,执行所需要的时间更长。
假如减少老年代的空间,虽然Full GC的时间减少,但是老年代很快被存活的对象填满,Full GC的频率增加。
所以Survivor存在的意义,就是减少被送到老年代的对象,进而减少Full GC的发生,Survivor的预筛选保证,只有经历16次Minor GC还能在新生代中存活的对象,才会被送到老年代。
3、为什么需要两个Survivor区?
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碎片化。如果只有一个Survivor区,在刚刚新建的对象在Eden中,一单Eden满了,触发一次Minor GC,Eden中的存活对象就会被移动到Survivor区中,这样循环下去,下一次Eden满了的时候,那么这样问题就来了,此时进行Minor GC,Eden和Survivor各有一些存活的对象,如果此时把Eden区中存活的对象硬是放到Survivor区,很明显这两部分对象所占的内存是不连续的,也就导致了内存碎片化。永远只有一个Survivor 空间是空的,而另一个Survivor 空间无碎片。
4、新生代中的Eden:S0:S1为什么是8:1:1?
新生代中的可用内存:复制算法用来担保的内存为9:1
可用内存中的Eden:S0为8:1
即新生代中的Eden:S0:S1位8:1:1
三、使用与验证
3.1 使用VisualVM
使用JDK自带的VisualVM工具进行查看:
3.2 堆内存溢出
示例代码:
1 |
|
设置启动参数:-Xmx20M -Xms20M,我们启动main方法后,让程序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控制台出现如下信息:
1 | com.gooagoo.dop.trans.test.json.HeapOut |
使用visualVM查看:
3.3 方法区内存溢出
示例:向方法区中添加class信息
asm依赖
1 | <dependency> |
代码
1 | package com.gooagoo.dop.trans.test.json; |
设置启动参数Metaspace的大小,比如-XX:MetaspaceSize=50M -XX:MaxMetaspaceSize=50M,我们启动main方法后,让程序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控制台出现如下信息:
1 | Exception in thread "main" java.lang.OutOfMemoryError: Metaspace |
3.4 虚拟机栈StackOvewFlow
代码示例:
1 | public class JvmStack { |
启动main方法后,让程序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控制台出现如下信息:
说明:
Stack Space用来做方法的递归调用时压入Stack Frame(栈帧)。所以当递归调用太深的时候,就有可能耗尽Stack Space,所以出现StackOverFlow的错误。
线程栈的大小是个双刃剑,如果设置过小,可能会出现溢出,特别是在该线程递归、大的循环时出现溢出的可能性更大;如果设置过大,就有影响到创建栈的数量,如果是多线程应用,就会出现内存溢出的错误。
-Xss128k: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。JDK 5以后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1M,以前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256K。根据应用的线
程所需内存大小进行调整。在相同物理内存下,减小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。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还是有
限制的,不能无限生成,经验值在3000~5000左右。